节后上班不久,两名“特殊”的当事人来到了九龙坡法院执行大厅,两人的手不停的比划,表情焦虑,情绪也有些激动,好像希望同法院工作人员交流些什么。前台值班干警察觉到两人是聋哑人士后,立即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由于二人无法发声表达,值班干警便在笔录纸上询问了其身份和案件信息,随即联系承办法官到窗口接待。
承办法官正与聋哑当事人在纸上书写文字交流了解相关情况
承办法官到达执行大厅后,耐心地在笔录纸上书写询问当事人来法院的目的,原来眼前的这位聋哑人士系一起借款合同纠纷的申请人刘某某,日前,其向法院申请执行鲁某某、祝某某归还欠款八千余元,法院受理后,依法冻结了祝某某六千余元银行存款。银行账户被冻结后,被执行人祝某某向申请执行人刘某某承诺,只要其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银行账户,就把钱全部还给刘某某。申请执行人刘某某相信了被执行人祝某某的承诺,便与另一名聋哑朋友来到法院,请求解除对祝某某银行账户的冻结。
掌握以上情况后,承办法官发现申请执行人刘某某可能不太了解提前解除银行账户冻结的严重后果,细致认真地在笔录纸上为刘某某析法释疑:“如果解除冻结,不仅剩下的一千多元执行案款可能无法追回,就连已冻结的六千多元钱可能也会被转移。法院在这两天就会将已冻结的六千多元钱支付到你的银行账户。”同时,承办法官让申请执行人刘某某通过微信视频联系被执行人祝某某,通过线上对祝某某劝说教育、释法析理,被执行人祝某某认识到自己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行为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最终同意与刘某某达成和解,在法院将已冻结存款扣划后,解除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剩余案款由被执行人在下月工资发放后一并支付给申请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场笔录纸上的“无声”交流,既是全力维护申请人胜诉权益的特殊表达,又是司法关怀服务保障特殊群体的深刻诠释,更是司法温度的有力彰显。